《狂飙1996:从卖鱼到首富》 章节介绍
不少朋友被《狂飙1996:从卖鱼到首富》吸引,整篇小说故事情节设定很精彩,令人着迷,陈安李大彪人物被风圣大鹏刻画的入木三分,可以说是很生动了,第8章讲的是:渔湖村。榆堡县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渔业村。因为村子后山的盆地里,有片黄河支流汇聚而成的......
《狂飙1996:从卖鱼到首富》 第0008章 再遇故人 在线试读
渔湖村。
榆堡县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渔业村。
因为村子后山的盆地里,有片黄河支流汇聚而成的湖泊,孕育了许多当地特产。
这里家家户户都是货源,家家户户都以捕鱼为生。
整个榆堡县各大村子的市场,只要是卖水产的摊位,都会从这渔湖村来进货。
陈安蹬着自行车,后面车座上绑着两个大木桶。
沿着自己记忆中的老路,陈安一路把车子骑到渔湖村西边的一户人家门前。
院子里摆着二十多个大水缸,陈安知道,里面全是他们天不亮才打上来的鱼。
渔湖村家家户户都是这般光景,这村里除了鱼以外,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大水缸!
陈安透过院门,看到里面三间熟悉的窑洞时,鼻子一时竟有些泛酸。
这里面的人,在陈安上辈子发迹之前,就已经跟着陈安一起干了。
后来陈安把生意做到国外,碰了国外资本盘子里的蛋糕,被人雇凶当街暗杀时。
就是这窑洞里面的人,奋不顾身的替陈安挡下了子弹,用自己的命换了陈安的命!
如今重生一次,陈安最想见的人里,最想好好补偿的人里。
这个男人绝对是榜上有名的!
“大山哥,大山哥在家吗?”
陈安把自行车随便倚在门框上,踮起脚尖大声吆喝着。
刚喊了两声,陈安就看到里面三间窑洞里,最右边那间有个中年男子推门而出。
那是个二十五六岁的男人,身材挺的笔直,一看就知道是练过的。
陈安知道,他的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那位老爷子,从小对王大山的教育方式,就是按照部队里那一套来的,也手把手传授了王大山不少本事。
“安子,今天是你替陈叔来上货啊!”
王大山一看外面站着的是陈安,脸上便堆起笑容,赶忙走出来帮着卸下自行车后座的两个水桶。
“骑了一路过来累坏了吧?快进来喝点水!”
陈安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眼眶一时间有些湿润。
他赶紧扭头拭去眼角的泪水,这才跟在王大山身后走进小院。
“还好,也就十五里路,来的时候倒不怎么累,就是回去时得带着两百多斤的鱼,那就有得受了。”
“要我说啊,你小子还是得多练练,年纪轻轻的这么虚怎么能行?要换我来,区区十五里路,扛着两桶鱼跑也跑去了。”
王大山一边说着话,一边从屋里给陈安端来一碗水。
虽然他说的在旁人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
可陈安知道,这家伙是真能做到这种事情,而且这种程度对他来说,还远远不是极限!
“嗨,我就是再练上十年,估计也练不出大山哥你这一身能耐的。”
陈安端着水碗,一边吹着热气一边笑着开口。
王大山帮他摆好了两个水桶,往桶里分别灌满了水。
“快些喝,喝完了自己挑鱼来。”
“大山哥你帮我看着选吧,都这么多年交情了,我还能信不过你吗?”
陈安摆了摆手,累极了似的坐在门口台阶上,给自己点了根烟。
王大山看着他懒散的样子,颇为无奈的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对此王大山也没再说什么,只是一本正经的开始在那些大水缸里,挑选起个头大又活跃的鱼来。
陈安则是坐在王大山家门口,看着周围的邻居家里,也有不少人陆陆续续的进出往来。
陈安知道,那全都是榆堡县各大村镇市场,来进水产鲜货的摊主们,还有一些则是饭店的人。
每天中午之前,整个渔湖村都会非常热闹。
到了下午,则是村民们卖光了自家的水产,开始忙活着去湖里捞鱼的时间。
趁着陈安休息的这会儿功夫,王大山已经动作利索的帮他把鱼都装进水桶里。
盖上了两个有气孔的桶盖后,王大山这才吆喝一声。
“好了,还是跟以前一样,刀鱼一百斤,白鲢一百斤,给你分开装两个桶里了。”
陈安知道,王大山虽然嘴上说是两种鱼类各一百斤。
但基本上每次都会一样多出个几斤到十几斤的样子。
不过王大山跟父亲陈国强是一样的性子,不愿意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蝇头小利。
对此早已习惯了的陈安,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感激的笑了笑便从兜里掏出一堆零钱来。
“给个二十就行了。”
王大山突然开口。
正在数钱的陈安,听到这话不禁为之一愣,跟着抬起头来一脸困惑的看着王大山。
“二十?大山哥,这价不对吧,你装的货原本就每次都会多出一些,两百多斤的鱼你才要二十,这你不是亏死了?”
王大山摇头一阵苦笑,笑容中掺杂着些许唏嘘。
“你不知道,有个大老板说要投资咱们这,把渔湖改建成个渔湖公园,以后当旅游景点宣传,按照现在的政策,可能以后就不让捞鱼了。”
“说不定哪天我们渔湖村就不卖鱼了,就最后几回生意,大家都这么多年的交情,能给你们便宜点就便宜点吧,村里乡亲们都说好了,只要我们不吃亏就行。”
听到这话,陈安不禁为之一愣。
感慨家乡人民风淳朴,为人厚道的同时。
陈安也有些诧异。
原本在他的记忆里,上辈子自己出狱之后,渔湖村的确是不再为县里的各大市场供鱼了。
那时候村里要么种地,要么都出去打工了。
王大山为了照顾年迈的老父亲,选择留在家里种地,可有一年接连下了大半月的暴雨。
渔湖村涨水,淹了不少庄稼。
尤其是王大山他们家的地,那一年几乎是颗粒无收,而他父亲身上,又有当年打仗时落下的风寒毛病,需要长期服药调理。
也就是那个时候,走投无路的王大山,才去投奔的陈安。
不过陈安倒是从未听他提起过,渔湖村具体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做水产生意的。
村里人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陆陆续续散出去的。
陈安心里想起了关于渔湖村改造的种种事情,也生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