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嫁到之夫君,滚下榻》 章节介绍
《女帝嫁到之夫君滚下榻》中的黎芊荀清河个性鲜明,整个故事非常棒,可读性很强。在潭珑草的创作中每一个场景都很有意思,下面是《女帝嫁到之夫君滚下榻》第3章内容:此言一出,满朝众人皆是面面相觑,一时间朝堂上满是议论声。谁不知道这趟是个苦差事,如今......
《女帝嫁到之夫君,滚下榻》 第3章 治灾民 在线试读
此言一出,满朝众人皆是面面相觑,一时间朝堂上满是议论声。
谁不知道这趟是个苦差事,如今灾情严重,流民众多,这趟去了吃苦受累不说,还捞不到什么油水军功。灾区又多伤亡,一个控制不好就会发生疫情,到时候再不小心染了病,真是亏大发了。
满朝官员七嘴八舌,就是议论不出个结果。黎芊荀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冷笑,面上却换上了温和的微笑,说道:“既然众爱卿没个人选,那朕说个人你们看看如何?”
百官瞬时禁声站好,等候黎芊荀指示。
“楚涵”
楚涵一直都保持沉默,听到皇上叫自己,才出列拱手道:“末将在!”
“你派遣赤练卫三千精兵即可出发去往受灾地镇压灾情,可有异议?”赤练卫,又名赤练军,是出嫁的嫡系部队。也是黎国王朝开国以来就存在的一支精兵,总计人数三十余万,其中二十万镇守黎国北疆,十余万驻守皇城,而这些兵马都掌握在楚家人手中,历代皇帝之所以忌惮楚家,又不敢动楚家,就是因为这支精兵的存在。
“末将领命,只是陛下想让何人领兵?”
随心中要有人选,黎芊荀还是思考片刻后说道:“领兵……就让孙裘去吧”
此话一出,众大臣又是一阵议论。孙裘?那不是池阳侯的亲侄?众人听到这个名字,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纷纷向池阳侯所在的位置看去,不过也有个别的几个,惊讶过后就变成了恍然大悟,像是想明白了些什么。
一直站在一边装透明人的池阳侯孙英闻言也是猛一抬头,后又迅速将头底下,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般。池阳侯这边动作飞快,连站在他旁边的老丞相都没有发觉,可时刻观察着他一举一动的黎芊荀却看得清清楚楚。
黎芊荀缓缓开口:“既然众爱卿都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黎芊荀为何要选孙裘去?当然是因为孙裘是孙英的左膀右臂。上一世吃了麻痹大意的亏,这回当然要先下手为强,孙裘虽只是个京城城守。但他有几下拳脚功夫,而且在她上一世的记忆中孙裘手中应该是藏有私兵的,如今无法掌握证据把他端掉,就要找个法子把他指派远一些,断了孙英的保命牌,他做事的时候就会小心一些,这样也给了她时间。更何况,这几千精兵是楚涵亲信,绝不会随意听命孙裘指挥。
黎芊荀看着众人各不相同的神色,心中暗笑,今日这一出。恐怕池阳侯心中便该有所察觉了,她倒是要看看之后,他会如何下这步棋。见众人再无事启奏,黎芊荀看了苏公公一眼,苏公公会意,黎芊荀便退了朝。
下朝后,黎芊荀便去了书房批阅当日的折子。书房门口,掌事大宫女金玲已站在门口等候。看到她,黎芊荀露出了一个真心的笑容。在那场灾祸中金玲为了她,受了不少蔺太妃的刑辱。但忠心如她,临死都没有透露半个字给蔺太妃他们。
金玲见黎芊荀来了,忙行了礼,黎芊荀免礼后,起身问道:“陛下,可是要传御膳?”
“去吧,今日有些折子要批阅,就在书房用膳了。”
“是”金玲领命后,便躬身带人下去。苏公公伺候黎芊荀在书房批阅奏折,不多时,午膳便摆到了桌上,黎芊荀闻到香味,也确实是腹中有些饥饿,便停下纸笔,起身去用饭,苏公公和金玲分立两边伺候着。
正吃着饭,门外小太监请示有人求见,黎芊荀一摆手,苏公公便出门去查看。不多时,苏公公回来禀告,说道:“陛下,蔺太妃求见”。
黎芊荀停下了用饭的筷子,想了两秒,又继续用起饭来,吩咐道:“知道了,请太妃去偏殿休息片刻,就说朕在处理朝事,马上就到”
苏公公领命下去吩咐,黎芊荀命金玲又给她成了一碗甜汤,说笑道:“今天御膳房的饭食不错,赏!”黎芊荀似是非常满意今日的午饭,拖拖拉拉又吃了一盏茶的功夫。示意人将东西撤走,金玲忙上前给黎芊荀递上了茶漱口,小声说道:“陛下,蔺太妃已在偏殿等候多时了”
“哦?是吗?!这可怎么行,你们这些下人如何办的事,怎么不提醒朕,唉,还不快给朕更衣”说是这么说,可黎芊荀的神清却丝毫不见焦急,金玲是何等有眼神的人,看这状况,便知黎芊荀是故意拖时,就细细的为黎芊荀收拾了一番,才慢悠悠地往偏殿走去。
偏殿中,蔺太妃正坐在位子上生气,自她来了已经快两盏茶的功夫了。女王陛下还没有召见她,真是将她气的够呛。想也是堂堂太妃,先帝在位时,何尝受过这般冷落,如今这小小的公主不过登基几时?就敢在她面前耍派头了?哼,若不是现在不能动她,这皇宫之内哪里还由着她逞威风。
“女王陛下,还有多久才召见哀家?哀家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蔺太妃实在忍不住又叫来守在门外的宫人问道。
被叫到的小太监,立马跪地答道:“回太妃的话,陛下今日早朝后就直奔了书房,一直在批阅奏折,听说您来了本是要马上召见的,但突然被……”蔺太妃一听又是之前的陈词滥调,立马火冒三丈,怒斥道:“闭嘴!来回来去就这几句话,你现在就去告诉陛下,我有事要见她,此事十万火急,耽误了我要了你的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