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嫡女:妃要翻天》 章节介绍
《神医嫡女:妃要翻天》中的故事情节很精彩,完全是读者会喜欢的类型,同时舞若在每一章节处都有精彩的伏笔,很值得期待,第2章内容是:虞半凡的脑子顿时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忙回忆起先前的事情来。早些的时候,说是有着一个太子府的小厮前来提亲,来的极其......
《神医嫡女:妃要翻天》 第二章 故意献媚 在线试读
虞半凡的脑子顿时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忙回忆起先前的事情来。
早些的时候,说是有着一个太子府的小厮前来提亲,来的极其匆忙,而且婚期也是定的极其紧凑,说是这几日便要将婚事给办下来。
小厮说的是这是皇上的意思,太子本就天生孱弱多病,这些年来这病症更是严重了一些,宫中的太医皆束手无策。
最后没有法子,皇上请来了京都最为出名的神女为太子卜卦,最后卦象表明,说是要太子早些成亲冲冲煞气,这病才有能够改善的可能性。
而太子早些时候曾经在京都巡游了一番,一眼便瞧上了原太医院院士虞烟雨之女虞半凡,直接向皇上请旨赐婚,皇上也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未曾询问过虞半凡的意见,便直接将虞半凡给嫁给了当朝太子——傅和同。
当时虞半凡不过当这小厮是哪里来的江湖骗子,如此谎话说起来居然丝毫不带犹豫的,便直接差了人将他给逐了出去,之后也未曾将此事给放在心上。
只不过今日早晨的时候,虞半凡从药坊回到府上后瞧着府上多了几百担,像极了聘礼一样的物什,心中只觉得奇怪不已。不过胡二娘却只是说,这些箱子皆是虞烟雨给女儿备下的嫁妆。
彼时虞半凡还觉得愤怒不已,和胡二娘为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发生了一顿争吵,那时的她殊不知那根本不是所谓自己的嫁妆,而是太子府送来的聘礼。
“怎么?你可是还想亲眼瞧瞧那圣旨长的何种模样?还是你想要去外头问问正在喜宴上的诸位,我究竟是不是当朝的太子?”傅和同的口气极其的轻蔑,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虞半凡居然连太子都认识的嘲讽之意,“我是领着圣旨,在你府上和你们的当家夫人谈的清清楚楚,才将你给娶进我太子府上的。我是不知道我大傅律法,究竟哪条写着这一点也是我做错的了?只不过我是明白另一点的”傅和同的手指忽然猛地掐住了虞半凡的下巴,虞半凡下意识地想要避开他的手指,可是傅和同却多使了三分劲,生生将她的下巴给掐出几条血痕来。
“大傅律法写的明明白白,侮辱皇室子弟,可是轻则杖责三十大板的罪名。”
虞半凡瞧着傅和同没有半点在跟自己开玩笑的意思,脸色骤然间变得苍白了一些。
杖责三十大板可不是一件小事,她可不想第一天在太子府上就落得个如此的下场。
她可是这京都里享誉盛名的医女,若是嫁入太子府的第一日便被拖出去杖责,而且外面还是有着近乎是几百席的宾客,这日后她的颜面往何处搁,她虞府的颜面要往何处搁置?
虞半凡紧紧咬住了下唇,红润的唇色也一阵阵的泛白,陪着那嫣红的脸蛋,看上去格外的诱人,连傅和同都看的微微发怔。
只不过虞半凡从傅和同眼眸里所看见的,却是无穷的怀念与悲戚之情。
这怀念来的太过沉重了一些,虞半凡是根本不可能来承受住的。
“还请太子恕罪,方才是小女子一时未曾认清太子之颜面,冒犯太子了。”虞半凡微微曲了曲膝盖,敛起了自己的神色来,极其谦恭地向傅和同行礼致歉,根本没有半点尊严的模样。
傅和同眸中的神情骤然间消失不见,随之而来的却是冷冰冰的目光投向了曲着膝的虞半凡,“你果真不可能是她的,当真是可惜了这张脸,却偏偏骨子里是个如此窝囊的人物!”
虞半凡不能够明白傅和同突然的怒火究竟为何,只得默默的受着,耳朵却提了起来,心底担忧着外头不要走过什么人来,届时自己也是不知该如何解释清楚的了。
“先前我还听闻京都传言,说是虞府上的医女虞半凡,脾性脱俗不染尘污,是难得的傲骨人物。现在看来,不过都是些讹传罢了。”傅和同鼻翼里发出不屑的一声轻哼,语气也从先前的戏谑变成了极度的轻蔑,眼神也不再去看面前的虞半凡,似乎方才的所有兴趣,都在虞半凡的一个求饶中消失的一干二净。
虞半凡自然是对着傅和同的这个态度求之不及的,他越是对自己没有兴趣,她越是能够找到机会从这里逃出去。
她虞半凡这辈子的志向,可不是要在这个大染缸里过完余生,更不要之后的日子在皇宫高墙里度过余生。
“不过都是些市井之民受了我的恩惠,故而才传言我的好罢了。半凡不过是个寻常女子,未曾有着何种傲骨气节。”虞半凡的口气刻意放软了不少,眼神还不忘流露出几分媚态来,缠绵悱恻地看向了傅和同。
傅和同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虞半凡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傅和同濒临发火的边缘,她倒也是没有半点惧色,伸出舌尖来微微的舔舐了自己的唇瓣,柔声道,“先前是小女子误会了太子,权当太子是个混混子,现如今误会解释清楚了,太子可是需要小女子的服侍呢?”
傅和同猛地站起身来,神色冰冷的染上了点点杀意,可是虞半凡抓准了他不敢杀了她这一点,更加得寸进尺的起身来伸手就要摸上傅和同那裸露的胸膛。
傅和同用力将虞半凡伸来的手给打掉,空气中发出极其清脆的一声“啪”,力气之大甚至将虞半凡的身体也打的微微一偏险些摔倒。
“你若是用你那腌臜的手来碰到我,我会让你后半生,生不如死。”